2016年8月25日,由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进入前10名的矿业企业有三家,山东魏桥排名第三,正威国际排名第五,沙钢集团排名第九。
山东魏桥主营业务为纺纱织布、服装生产,非纺织设计电力和铝业,矿业份额占比很小;正威国际集团是由产业经济发展起来的一家以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新材料完整产业链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集团,近年来大力发展产业投资与科技智慧园区开发、战略投资与财务投资、交易平台等业务。
而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近年来,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钢铁行业竞争异常激烈、钢材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严峻考验,突出质量、效率、效益,坚持在钢铁行业摸爬滚打,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属于中国的钢铁品牌,连续8年入围世界企业500强,并且在2016年世界钢企竞争力排名中仅次于宝钢排名30。
2015年,沙钢共完成炼铁3164万吨、炼钢3421万吨、轧材338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058亿元、利税47.4亿元、利润18.9亿元,其中利润业绩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沙钢是怎么做到的,因为有一位时刻创业的董事长——沈文荣。
1、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沈文荣出身于长江边一个小村庄,家境贫寒,家里只有三间茅草房,父亲英年早逝,兄弟姊妹6人和母亲相依为命。从小沈文荣就特别懂事能干!
2、婚姻——因党员结缘
1979年,工农兵大学生陈红华和沈文荣走到了一起,当时陈红华择偶的标准是“只要求是个党员”,那时沈文荣是锦丰轧花厂的党支部副书记,陈红华是一位乡村教师。和陈红华结婚时,沈文荣身无分文,他向人借了200元去苏州玩了两天,算是旅行结婚。
3、沈文荣和沙钢之缘
沈文荣从小就对工厂充满了想象。中专毕业的沈文荣被招进轧花厂做了一名钳工。1974年,该厂集体自筹资金45万元兴办起了小轧钢厂,过了10年,年仅38岁的沈文荣从老厂长的手里接过了帅旗。从那一年起,沈文荣干上炼钢以后就再也没有改变过职业。
4、忘我的境界
在职工眼里,沈文荣是个说一不二的人;在钢铁界,沈文荣是个敢于担当、敢于冒险的人;而在妻子陈红华的眼里,沈文荣是个不折不扣的病人。气管炎、高血压、高血脂、痛风病,让陈红华更为揪心的是沈文荣的心脏,“才56岁的人,心脏功能已经老化到了70岁,都是积劳成疾累出来的”。
沈文荣是个工作起来不要命的人,经常早出晚归。一次陈文华在上海做手术,沈文荣讲:“平时没时间陪你,这次一定要陪你。”可沈文荣一坐下,病房的安宁就被沈文荣的鼾声给打破了。
5、不安现状
1987年沙钢与香港永新公司合资3000万美元,从英国比兹顿钢厂引进年生产25万吨螺纹钢的75吨电炉炼钢、连铸、连轧一体化短流程生产线的方案被提到了沙钢议事日程,然而沈文荣创新、敢为人先的决策注定会受到求稳怕乱、小富即安思想的怀疑和阻挠。
许多职工不理解“大家日子刚刚好过一点,干吗要冒这个风险”,甚至国家冶金主管部门的一些领导也建议沙钢三思,沈文荣有半个多月辗转反侧、寝食难安,但最终他认定了一个理:短流程炼钢是国际钢铁业发展的技术潮流,一定要上。
1991年,生产线正式投产,适逢中国经济建设的又一个高潮时期,钢铁市场产销两旺。而沙钢的成功也被国内钢铁行业称为“中国钢铁工业第三次革命的样板”。
1993年,沈文荣再行惊人之举,投资13亿元,兴建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亚洲第一座超高功率竖式电炉炼钢、LF精炼、连铸、连轧高速线材生产线,投产第二年沙钢的电炉钢产量就突破了百万吨大关。
6、欧洲战后历史上最大的工业搬迁
2001年10月,沈文荣花了16亿元从蒂森克虏伯手里整体买下了霍施钢铁公司。随后,千余中国工人开进多特蒙德,仅用一年时间就将总重达25万吨的设备外加40吨详尽解释重新组装过程的文件搬回沙钢。
这个被称为“欧洲战后历史上最大的工业搬迁”,比蒂森克虏伯公司原先预计的时间整整提前了两年。此后不再依赖进口的钢坯的沙钢,一步步发展为上下游一体化的钢铁王国。
7、炼钢先炼人
许多人都认为沙钢这样一个小小的镇办企业的成功靠的是运气,也有人认为沙钢的成功是因为它是从矮子里成长起来的,国内钢铁行业的落伍给了沙钢机会,但只有熟知沙钢的人才知道,沙钢真正成功的逻辑——炼钢首先炼人。从行政管理人员到车间工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沈文荣说,沙钢正在组建钢铁研究院,将在世界范围内引进顶尖的博士、教授等钢铁领域顶尖专家,争取在原创性的研究、开发上有新突破。同时要加强员工培训。这几年沙钢发展速度很快,新员工较多。企业员工平均工龄仅7年,还有一大批员工不满3年。这种状况要求企业长期把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为沙钢跻身世界钢铁强企提供重要的智力保障。
8、社会责任感强
沈文荣说过:“做企业,必须了解中央的大政方针,国家支持什么,不允许做什么,都要心中有数。” 沈文荣提出建设“绿色钢城”。“节能减排,对企业有效益的要做,没有效益的也要做。沙钢的污水处理一年投入3亿元,基本做到零排放,这个投入没有回报却一定得投。”沈文荣说,“说到底,污染了空气,弄脏了水源,企业和职工一样自吞恶果。”
沙钢自创业到现在没有花过政府一分钱投资,全靠自身积累。沈文荣的勤俭也是出了名的,但在慈善方面,他却从不吝啬。比如:捐资助学、修桥铺路、防汛抗洪。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的消息传到沙钢后,沈文荣将一张面额8136万元人民币的现金支票交到了张家港市副市长杨芳和江苏省慈善总会会长俞兴德手中,代表江苏沙钢集团和1万多名员工向四川省汶川地震受灾群众进行捐款。……
沈文荣的事迹还在书写……沙钢的路还在前进,他说过“我一直在创业的路上”,对企业、对我们这何尝不是一种指引……
可是沙钢沈文荣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未来的沙钢比现在更好,在国际钢铁企业中名列前茅!
更多精彩请搜索关注矿业垂直自媒体社交平台《矿业汇》微信公众号(MiningSink)
本文为中国选矿选煤网编译整理,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网址:http://www.xkxm.com/news/20160910-105973.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