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价格
商机
知道
文库
设备

首页>矿业要闻>宝钢和武钢合并,这个中国第一大的超级钢铁集团究竟有多大?

宝钢和武钢合并,这个中国第一大的超级钢铁集团究竟有多大?

发表于: 2016-09-19 14:41:32.0|    浏览次数: 4887

9月18日,宝钢、武钢的“联姻”又有新进展,据了解宝钢股份、武钢两大钢铁央企的重组方案即将公布,新成立的集团拟命名“宝武钢铁集团”,原武钢集团成为新集团的子公司,拟更名为“武钢新产业发展公司”。

宝钢、武钢,两个国内的大型钢铁公司,合并之后的规模粗略估计将超越河北钢铁,并成为仅次于安赛乐米塔尔的世界第二大钢铁厂!

这个钢铁巨舰到底有多大?

我们从其各自的公司规模窥视一二。

宝钢的规模

小编查阅资料后发现,宝钢的规模相当大,涉及的业务包括碳钢、不锈钢、特钢以及相关制造业务;电商、物流、加工、数据、IT、生产及生活服务等业务;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业务;投融资、收购兼并等资本运营业务,PE\VC等创业投资业务;商业地产、养老地产、物流地产、住宅开发及物业管理等业务。其范围之广,种类之多,堪称国内少有。看来,宝钢这个国内钢铁企业“领头羊”称号,名副其实。

根据百度文科的资料显示,宝钢共有157家公司,其中子公司90家,而钢铁板块为宝钢的主要业务,共有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宝钢特钢有限公司、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




武钢的规模

钢铁主板块共有四家一级子公司,包括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武钢集团鄂城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共有79家子公司。除此之外,武钢还有由物流贸易与深加工、资源利用与新材料、金融、城市服务、城市建设与环保五部分组成的多元产业板块。

尽管,兼并重组的方案尚未公布,但是仅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这个钢铁巨舰着实产业众多,规模庞大。

当然,从产能上来讲,也不少!

宝钢和武钢这两家企业都是体量巨大的钢铁生产企业,宝钢是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钢铁生产企业,领先的技术及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让宝钢在世界钢铁行业也占有一席之地;而武钢股份作为一家传统的钢铁生产企业,是国内第二大钢铁上市公司,同样拥有先进的钢铁生产线。

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2015年全球钢铁公司产量排行中,安赛乐米塔尔(9713万吨)、河钢集团(4774万吨)和新日铁住金(4637万吨)位列前三。宝钢集团的粗钢产量约为3493万吨,而武钢集团的粗钢产量为2577万吨,两者分别位居全球第五和第十一位。

“宝武合并”后,按2015年粗钢产量计算,新公司的粗钢总产量将达到6070万吨,“宝武”将成为仅次于安赛乐米塔尔的世界第二大钢铁厂,并毫无意外地问鼎中国第一大钢铁公司。相较于全国8.04亿吨的粗钢产量,其市场占有率将达到7.5%。

两家央企合并的原因,还在于去产能的考量

就在宝钢和武钢公告停牌半日之前,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参加了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其中提出,武钢和宝钢重组,是基于钢铁去产能的考虑。

怎么说呢?让我们以湛江钢铁项目和防城港钢铁项目作为例子进行分析。

2008年,国家发改委同时发放两张1000万吨级的钢铁基地的“通行证”,宝钢和武钢分别在湛江、防城港展开布局。2011年发布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及“布局优化取得进展”,其中提到建设宝钢湛江和武钢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

但湛江钢铁项目与防城港项目都位于北部湾,相距仅200公里左右,除了距离,两个项目基地在产品结构方面也大致雷同。国家发改委批复文件显示,湛江项目以华南汽车、家电、机械和建筑等行业用板材以及船用板、管线钢、优质碳素结构钢为主要品种,而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产品主要为满足广西和东南亚市场汽车、家电制造所需的热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等中高端板材。

这两个项目在产品、市场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两大钢铁巨头在市场上“兵戎相见”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和重合产品带来的产能剩余问题可见一斑。从这方面来讲,兼并重组确实是去产能的“一剂猛药”!

兼并重组,好处多

除了去产能之外,兼并重组带来的好处可是不少。

宝钢和武钢的重组开启了国内钢铁企业重组大潮,合并后将成为中国钢铁业第一个航母级钢企,产量超越河北钢铁跃居世界第二位。通过两家的合并,他们在技术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尤其是在冷轧汽车家电板、取向硅钢方面优势更为明显,就现状来看,两者合并之前,其取向硅钢产能将占据国内总产能的71%,高端汽车板产能占据近60%。

此外,国有企业的重组整合最大的优势就是减少竞争,降低企业在争抢原材料、争夺销售客户、抢占市场份额等方面的投入成本,在物流配送方面的互补,也将有助于双方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两者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也有人认为,这是钢铁企业由大转强的必经之路。

目前国内钢铁企业过多,只有通过兼并重组减少企业的数量,消除竞争对手,减少内部竞争,让钢铁产业从分散到集中,发挥规模化的优势,从而促进钢铁行业从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向寡头垄断行业转型,在市场竞争之中占据有利地位,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尤其是提高钢铁企业对上下游产业的议价能力。

合并并非易事

兼并重组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双方各项业务、项目而言,可能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让我们从业务方面进行分析:

早在前几年,国内就已经刮起了兼并重组的狂潮,其中武钢、宝钢作为国内与鞍钢集团一起,位列钢铁央企三巨头的钢铁公司,重组动作并不小。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宝钢并购八一钢铁和邯郸新区,2008年并购广东钢铁集团,投资建设湛江钢铁基地,2009年重组宁波钢铁集团。直到现在,这些项目的整合仍然在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宝钢的业绩:作为中国钢铁行业领导者的宝钢股份,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637.9亿元,净利润10.13亿元,尽管宝钢没有像大多数钢铁生产企业一样陷入亏损境地,但其利润率也同比大幅下降了82.51%。

武钢在2005年重组鄂钢、2007年重组昆钢、2008年重组柳钢,成立广西钢铁集团。一系列的兼并重组后,如今自身也陷入经营困难。据武钢股份发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2015年公司实现净亏损75.15亿元,成为当年A股发布年报中亏损额度最高的上市公司,并且公司的现金流已经为负。

重组之后的钢铁集团,真正的瓶颈在于利益、人员和业务结构调整,主要是宝钢和武钢的利益如何分配;合并产生的员工分流安置问题;业务整合难的问题,这将会是下一个看点。


更多精彩请搜索关注矿业垂直自媒体社交平台《矿业汇》微信公众号(MiningSink)




本文为中国选矿选煤网编译整理,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网址:http://www.xkxm.com/news/20160919-106001.html,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选矿选煤网 冀ICP备19019715号-13
Copyright©2025 xkxm.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