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外矿投市场风起云涌,企业并购、资产重组频繁更迭。随着国内一些企业资本积累的初步完成,并购或成为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而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矿企到国外寻找资源性资产的脚步正在加快。
一、海外矿投,锂矿成“新宠”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年由中国矿企发起并购的案例有24个,涉及总资产582.5亿元,涉及矿种有锂、铜、金、铅锌、钴、稀土、银、铀、煤炭等。
在上述24个海外矿投中,锂矿项目的并购就有7起,其中,已完成并购的锂矿项目达4.1亿,拟购或正在谈判进行中的锂矿项目11.3亿,
2017中国矿企海外并购项目分布
2017中国矿企海外并购资金分布
近两年在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处于电动电池原材料端的锂资源成为矿业公司的“新宠”。
二、中企的海外锂矿布局
实际上,2017年国内多方势力在海外布局锂矿资源项目近20起,涉及16家企业,37.48亿元投资,远远多于上述的7个,布局方式主要有直接收购锂矿企业股权和签署承购协议两种方式。其中,直接收购海外锂矿企业股权是主要的布局路径。
1、13.65亿元豪购锂矿
在上述近20起海外锂矿投资中,西藏珠峰13.6亿元的豪购无疑是最耀眼的一个。
12月19日晚,西藏珠峰公告称,西藏珠峰将向其境外参股公司NNEL提供最高2.65亿加元(约合人民币超过13.60亿元)的财务资助额度,用于其收购加拿大Li-X公司的全部股份。
Li-X公司总部设于加拿大温哥华,拥有SDLA锂矿项目、Arizaro盐湖项目和内华达Pure Energy公司三大核心资产。
SDLA锂矿项目:该项目含有高品质锂矿,符合国际NI 43-101标准的资源量不低于200万吨碳酸锂当量(控制和推断资源量各100万吨)。
Arizaro盐湖项目:项目位于阿根廷萨尔塔省的Arizaro盐湖,是全球已知规模最大的未开发盐湖之一,被认为蕴藏着价值极高的锂矿。
此项收购一旦完成,西藏珠峰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2、中企买矿三大类型
具体来看,参与收购海外锂矿资源的势力主要有矿山企业、锂产品生产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及投资机构等。而这些企业布局锂矿资源的目的也各不相同,具体来看:
一是以西藏珠峰、中矿资源等为代表的矿产企业。这类企业布局锂矿资源的目的是为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延伸产业链、提升矿产资源储备和公司核心竞争力。
一是以赣锋锂业、雅化集团等为代表的锂产品生产企业。作为布局海外锂资源的主力,这些企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锂盐产能扩充保障原料供应、降低原料采购成本、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和增加资源储备。
二是以坚瑞沃能、比亚迪为代表的电池企业及车企。他们布局上游锂矿资源除了锁定原料资源之外,更多是为产业链布局作铺垫,整合资源实现做大做强。
3、买矿≠盈利
尽管海外锂矿资源的价值对企业而言很有诱惑力,但锂矿资源能否为企业带来实际的利润增长,达到企业布局的目的,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市场风险。
以中金岭南为例,10月18日,中金岭南以60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持有的加拿大摩布朗锂矿项目60%权益出售给国澳锂业有限公司。中金岭南出售旗下锂矿资源标的,主要因为该项目多年未能顺利开采出货,锂矿品位不高,开采难度大、风险大,公司对该锂矿能否为其带来实际收益没有足够信心。
中金岭南并非个例,在此之前,包括盐湖股份、ST众和等企业都在国内拥有大型锂矿或盐湖资源,但在实际开采出货和盈利方面都不理想,甚至导致企业出现巨额亏损。
无论是材料企业、电池企业、资本,投资锂矿需具备雄厚资金实力、强劲的业务发展需求、完善的产业链管理等软硬件条件配合,仅以资本利益为驱动的激进布局或将得不偿失。
三、矿投需谨慎
新能源汽车热潮仍在升温,中国企业海外布局锂矿的热潮预计在未来还会持续,加上其他矿种的的矿投热潮,中国矿企大有买下世界矿山的势头。
但与国际一流跨国公司相比,中企国际化经营起步较晚,经验相对不足,对国际规则的熟悉和运用不够,对风险的识别和管控能力有待提高,再加上境外投资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对行业形势认识的不足,近年来我国海外矿业投资也屡受挫折,中国矿企要积累经验,不要让“中信泰富中澳铁矿项目”重蹈覆辙。(矿业汇)
本文为中国选矿选煤网编译整理,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网址:http://www.xkxm.com/news/20180102-106986.html,谢谢合作。